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应该说人的健康水平在提高,这个话是对的,但有一些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是不能随我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而改变的。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除了老年聋、中耳炎等疾病外,还有很多,比如遗传性疾病和非遗传的先天性疾病。还有一个是药物致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过去。
引起耳聋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噪声。任何一种声音,如果我们需要它的时候,欣赏它的时候,可以理解是音乐。但是当这个声音变得音量很大、干扰我们的时候,分散我们精力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噪音。现在戴耳塞听音乐的人,特别是经常在公共汽车上、地铁上都能看到一些很时髦的年轻人戴着耳机,把声音开得很大,以致周围其他的乘客都能听得见;还有的就是,一些学生,睡觉的时候戴耳机,听音乐、听外语,可能由于自己都睡着了,音响还在播放,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才发现。像这种长时间、高音量地接触声音的刺激,姑且不说它是噪声,对听力的损害肯定是非常大的。因为不影响语言交流,很多情况下都不易发现听力下降。但是要做一些听力检测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听力损失。
耳朵像是被棉花堵住了一样?有一个专业点的词儿,叫做“耳闷耳堵”。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科学》曾经为研究人耳的病变做了关于耳朵症状的大调查。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出现过耳闷耳堵的情况。
听力下降,自己应该能够察觉。比如听力下降,跟别人交流时有一定的困难;或者是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开的声音要很大;或者你听手机的声音会觉得不清楚、别人却能够听得清楚,这个时候你就会察觉听力有损失。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听力损失先以耳闷为表现。主要感觉是耳朵很闷,不舒服。时间长了一定要到医院来就诊,做一个检测,就可以知道听力是不是有损失了。对于越早期的听力损失,时间越短,在临床上治疗,可恢复性、可逆性越好。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提醒一下读者,对于自己的耳朵要有多一分的关注。有时候自己觉得不舒服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看一下,增加一些防护措施。
小贴士:如果你坐飞机时会出现耳堵耳闷的情况的话,建议你做一些咀嚼的动作,或者吃点食物,症状很快就会缓解了。有一种动作最好别做,就是“吹耳朵”。 俗话说的“吹耳朵”就是捏鼻子、闭嘴同时做吹气的动作,这样气体就会沿着耳朵和鼻子之间的管道冲进耳朵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么做的。有时候处理不当,还会把耳膜“吹”破!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