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千名老人测查听力,约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疾病
老年性耳聋一般有如下表现:当别人说话时他们常打岔,常常出现很多笑话,使老年人感到十分尴尬;看电视、听收音机时常将声音开得很大,但此时其他人却无法忍受;由于耳聋,他们常常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别人有说有笑时,他们常常独自离开或者睁大眼睛发愣;由于缺乏与人交往,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身心受到一定影响,易发生老年性痴呆症。有上述症状之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表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蚕食老人听力的“元凶”。患有以上症状的老人,发生听力下降的几率要比同龄人明显高出很多。要想做到年老耳不背,就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改善微循环,有助于延缓听力减退。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与耳背有什么关系?冯惠玲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糖异常对听力的影响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对高脂血症患者来说,一是内耳脂质沉积过厚,直接损伤内耳细胞;二是高血脂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内耳动脉本身又细又弯,且没有侧支循环,一旦血流受阻就会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影响听力。同样,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痛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也会影响内耳、听神经系统的血供和功能活动。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其他人高54%,而每周坚持至少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发生耳蜗功能障碍的几率则平均少于32%。
专家介绍,老年性耳聋一般可用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但效果目前仍不够理想,一旦不可恢复应立即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但千万不可随意购买,注意在配戴和选购前,由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耳聋病史,即通常所说的“测听力”;了解助听器的主要电声性能指标,选购相匹配的;注意调试评估,若经过一两个星期还不能适应,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温馨提示:
老人要保持听力灵敏,平时要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把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时要保持饮食清淡,少油、少糖、少盐;戒烟限酒;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