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得见却听不懂、听不清?“我能听见讲话,但不知道在讲什么”这是很多感音神经耳聋患者常常抱怨的一句话,即使是在他们正确选配了助听器以后也这样。这是为什么?
这要看老人的听力情况,长时间的听力损失,没有干预,对于言语的分辨理解能力会下降,戴上助听器也可能会听不清,那对于这样的情况,除了带助听器,还要进行一些语言训练,聆听也要掌握一些技巧。

助听器本身是一个放大器,所以当我们有听力损失的时候可以通过验配助听器来补偿听力。我们都知道配眼镜要测视力,那配助听器自然也要测听力。但测听力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测不同频率的损失各是多少,然后来调节助听器的补偿度。过去使用的模拟式助听器,是所有频率线性放大,而我们的听力损失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后来出现了数字式助听器,通过内置芯片的不同程序,来有效补偿听力。
戴了助听器在嘈杂/会议环境下听不清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助听器本身没有方向性功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听得较好,一到外面嘈杂的环境下,由于噪声的放大而掩蔽了部分言语声,所以会听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选择有方向性麦克风的助听器,也就是助听器要有两个麦克风。这样,在噪音的环境下,能够聆听的更加清楚。
2、没有双耳选配助听器。很多人担心,戴一个助听器已经很吵了,戴两个不是更吵吗?这是许多听损患者的误区。听觉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降噪系统,两只耳朵在接收同一信号时,会有微小的时间差及相位差,大脑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辨别出想听到的声音而忽略噪声,也就说双耳比单耳更有效地减少噪声。研究表明,双耳听觉比单耳听觉可多获得5dB的增益,能让人在同等环境下比单耳更容易听到想要听的声音。
戴了助听器电话听不清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电话的位置放置不正确。耳背式助听器麦克风是声音的进口,所以接听电话时,要将电话听筒放置在耳廓的最上方位置,这样,声音可以直接进入麦克风进行放大,如果距离远了,声音就会很小,听不清楚。
2、没有选择带有电感功能或自动电话功能的助听器。当家里的电话机有电感功能,助听器也有电感功能时,将助听器开到电感档,听起来声音会比较清楚。
戴了助听器在学校上课时听不清楚:
因为教室空间较大,有时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人多嘴杂而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内容。这种情况在孩子当中比较常见。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FM系统。可以在30米内,不受距离和老师方向的变化,依然能听清老师讲课,就像在面前讲话一样的感觉。很多孩子因为FM受益匪浅,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戴了助听器看电视听不清楚:
如果助听器是全数字的,可以先到验配师那里进行调试,将压缩比调小些。另外,坚持双耳佩戴助听器也能提高清晰度。距离电视的距离不要太远,最好在2米以内。效果还是不好的话,建议选择电视通或者无线耳机来听。毕竟助听器不能帮大家把所有问题解决,它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的更轻松。当然,随着助听器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帮助大家解决听得清的问题。
为什么戴了助听器还听不清?戴了助听器还听不清的3大原因
01、听障患者自身言语分辨率的下降
有部分患者听力下降五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却没有进行干预和补偿,平时在交流过程中靠对方大声说话、看对方的口型或者用文字进行交流,平时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有部分患者直接不与外界交流。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流程是:通过外耳收集声音,鼓膜和听骨链放大声音,内耳把声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叫脑子越用越灵,如果言语信号大脑很少接触到,那相应的这部分功能会退化。所以很多患者平时听的少,交流的少,突然戴上助听器,可能会出现听得到,但是不能够理解的现象。这种现象如同经常使用拼音进行电脑打字,而在偶尔在稿纸上书写时出现提笔忘字的尴尬。音神经性听障患者的言语辨别率会比传导性听障患者差很多。正常听力者相比,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不仅存在着音量减轻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频率失真(频率分辨率差)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用一般讲话音量交谈,听力正常者交谈起来毫无障碍,而听阈为60分贝的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则可能出现听不清,甚至听不全发音。虽然戴上了助听器,但听障患者还是不可能把每个音节或字都听得清楚,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

这是因为,虽然经过助听器的正确补偿,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时间解析能力差;
②频率解析能力差;
③听觉系统受伤后的降噪能力差,如同眼睛一样能看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听到声音不一定听清了,而即使是能听清声音也不一定能听懂。
若听觉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称为中枢性听力损失。典型的中枢性听障患者完全可以听到声音,甚至是极细小的声音,但他们听不清、听不懂。显然,听不到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可能听不懂。
02、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磨合期
当初次佩戴助听器时,或者更换了新的助听器时,需要有一个磨合期,就像刚戴上一副新眼镜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现象。我们初次佩戴助听器时,大脑必须学习如何重新理解这些声音,特别是听复杂的语言。如果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偶尔听不到一些比较轻的谈话时,不要着急,与别人交流时需要结合视觉提示,观察谈话人的面部表情或者体态来帮助理解谈话内容。刚开始佩戴,尽量先从安静的环境,一对一交流,和熟悉的谈话人开始锻炼,交流的时候需要让对方放慢说话的语速,遵循由简到繁、由浅至深的原则。
03、助听器的调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助听器验配时,最好找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验配师进行验配和调试,一个好的验配师不一定能够让一台1000元的助听器达到10000元的效果,但是一个毫无经验的验配师可能会让一台10000元的助听器还达不到1000元助听器的效果。
总结:
助听器是帮助我们听声音,但它无法分辨声音。分辨声音是需要长时间地佩戴助听器才能理解声音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初戴助听器的人,一开始可能并不适应,逐步适应后慢慢锻炼,也能慢慢提高听觉分辨能力,也就相对能听得清。如果属中枢神经性耳聋患者,也称蜗后性听力障碍者,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些,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听觉神经衰退的缘故,虽刚佩戴助听器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建议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