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耳聋病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植入临床上有严格适应症,治疗人群包括佩戴助听器听力改善不明显,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的成年人,以及一岁以内的婴儿在多次听力检查中,听阈一直是超过80分贝的重度耳聋,需要及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的使用分为成人和儿童,他们之间的选择标准也不同,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方可植入人工耳蜗。
成人患者的选择标准如下:
1、 患者需年满18周岁方可采用成人选择标准。
2、 患者本人是双侧重度或者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且患者需为语后聋(患者已经掌握语言后才出现的聋)。
3、 患者双耳佩戴最好最佳的助听器仍然无效,即不管佩戴何种助听器都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人工耳蜗。
4、 经过专业的影像学检查,患者的耳蜗对植入电极序列没有禁忌症。
5、 经过医学检查,患者对全麻手术和术后训练没有禁忌症。
6、 患者测试鼓岬电刺激,测试结果为阳性。
7、 患者从心理和情感上能够接受人工耳蜗的植入。
儿童患者的标准如下:
1、 患儿的年龄应该在18个月以上,并且患儿是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2、 患儿双侧佩戴最好最佳的助听器仍然无效,即不管佩戴何种助听器都无效,并且开放式言语辨别得分为0,封闭式言语辨别得分为机会值可选择人工耳蜗。
3、 经过专业影像学检查,患儿耳蜗对植入电极序列无禁忌症,乳突对植入接受刺激器没有禁忌症。
4、 患儿经过医学检查,对全麻手术及术后训练没有禁忌症。
5、 家属和患儿本人应该对人工耳蜗改善听力的效果抱合理的期望值,并且愿意参加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6、 患儿术后将以口语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并接受听觉(口语)或以听觉(口语)为主的教育计划,并且患儿的家长也同意和支持这一计划。
7、 如果情况允许,大一点的儿童可能测试鼓岬电刺激,测试的结果为阳性。也可以给儿童佩戴助听器测试其听觉反应,以确定患儿的听神经功能。
语前聋患者选择标准: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佳年龄应在12个月至6岁;佩戴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3-6个月后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重度患儿佩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聋儿可考虑直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无手术禁忌症;监护人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听力语言康复的条件。

语后聋患者选择标准: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应身居;助听器无效或者效果很差,开放短句识别率≤70%;无手术禁忌症。
残余听力:低频听力较好,但2kHz以上频率听阀〉80dBHL,佩戴助听器不能满足交流需要者,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训练正如学语言的过程
郑亿庆教授解释道:人工耳蜗是由植入部分和体外部分共同组成,手术时将植入部分的植入体嵌入颅骨颞部磨好的骨槽中,并将之固定,从中引出的电极插入已有病变的耳蜗中,术后一个月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开机调试耳蜗装置。聋哑症的患者因耳蜗内感受声音振动、产生电信号并由之进一步形成听觉的耳蜗毛细胞受损,不能感受声音。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工作的原理是:声音经体外部分处理后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磁效应由线圈传入体内植入部分,再由电极传至耳蜗,直接用电信号刺激耳蜗内剩余的神经节细胞,再经听神经传入中枢形成听觉。 顺利做完手术,这仅完成了第一步,术后数周内还得由专业的调试人员为其开机、调试,由于电子耳蜗植入病人借助该装置听到的仅仅是一些经过仪器处理过的特殊的电声音信号,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培训,才能令他们将听到的这些信号与语言及其所表达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真正理解它,这正如一个学语过程一样。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6万名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这些患者当中,包括小至数个月的幼儿直到八十岁的老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年龄下限,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达4个月或6个月;在听力学标准方面,现在对于那些有相当残余听力的患儿也可施行手术,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允许的。目前双耳式人工耳蜗正在逐渐应用之中,研究表明,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听力较单耳式的为佳,而且其声音定位能力也确实比较强。
小贴士:
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各种年龄的患者,包括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的患者。当患有重度和深度耳聋,助听器无法奏效时,就可考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特别是儿童耳聋患者,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的植入,缩短耳聋的时间,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