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国际儿科药理会议上传出消息:中国儿童青少年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抗生素引起。导致二次感染 滋生耐药细菌 抗生素制造了30万听损儿童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目前有 120多个因使用抗生素而致聋的孩子正在接受漫长而又艰难的听力训练。用药不当会致幼儿又聋又哑。
有关专家指出,一些退烧药和消炎药的不当使用是造成后天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如第一代消炎药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退烧药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都很容易损害婴幼儿脆弱的耳神经,造成后天听力残疾。由于这些药价格便宜、见效快,目前在我市偏远山区和农村仍一定范围内使用。专家指出,最多见的耳毒性药物是氨基贰类抗生素为代表,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后天性耳聋中,因用药不当所致的比例约占7成,药物性耳聋很可能会导致幼儿又聋又哑。
在中国,约有75%的家庭备有抗生素,这被认为是一个有备无患的好习惯,特别是碰到孩子去外地读书及全家集体出游的情况,背包里总是少不了抗生素的身影。“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尚蓓蓓说,“在医药超市,一次性购买许多抗生素的家长很多,他们就像是在超市购买日用品一样购买抗生素。” 我国多数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的,多花钱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会给患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少年儿童。
什么是“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可能对耳蜗、听觉神经和可能的前庭(平衡)系统造成损害的药物。对于大多数耳毒性药物,听力通常在药物疗程结束时会恢复。但是,某些药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哪种常用药物有耳毒性?
据WebMD称,“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常用药物”包括: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和萘普生。
阿司匹林,当服用大剂量(每天8至12片)时。
某些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这些抗生素的听力相关副作用在患有肾脏疾病或已经患有耳部或听力问题的人群中最常见。
当患者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这些药物时,听力相关的副作用更有可能。
一些耳毒性药物也被发现会使耳鸣恶化,通常是临时性的。很少有耳毒性药物可以永久性地引起或恶化耳鸣。
消炎药
最近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连续6年追踪了5550名自报有听力损失、且服用止痛药的女性。他们发现,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萘普生)6年或更长时间的女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比那些每周使用两次或更多次、但持续服用不到一年的女性高出10%。
同样的研究人员发现,服用相同水平的乙酰氨基酚(泰诺)的女性听力损失的比例增加了9%。主要作者Brian M. Lin(来自哈佛大学)说,“虽然影响程度很低,但由于使用率很高,它对公众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一项观察性研究,重要的是要强调相关性但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阿司匹林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无关。
抗生素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某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氨基糖甙类药物会引起听力损失。
氨基糖苷类通过使细菌的细胞无法制造蛋白质的方法,来消灭细菌。大约50年前开发出来,它们被广泛使用,价格低廉,极其有效地挽救了人们的生命。然而,它们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听力损失和肾脏损害。因此,它们仅限于治疗危及生命的感染。
值得庆幸的是,研究人员正在寻求通过使用被称为N1MS的阻断剂来寻找耳毒性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
在美国,孩子病了医生是不主张首选抗生素的,对于一般常见的发热,只会让患儿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家长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而我国却首选抗生素迅速消炎降温,甚至在孩子还没有送到医院时,心急如焚的妈妈早已自行让孩子服用药物了。
我们可以做什么?
如果您有听力损失和耳鸣,并且您的医生提到将以止痛药或抗生素作为可能的治疗方法,要告知医生您的听力损失或耳鸣。当开了抗炎药或抗生素后,在服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包装内的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是否可能会影响听力和耳鸣。如果您在服用止痛药、消炎药或抗生素后,有发现听力损失或耳鸣恶化,也可在留言区留言,让更多人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专家建议:用药物这一关,很多家长不知悉,主要在于临床医生严格掌握上。医生在开处方前应避免对儿童随意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抗生素,剂量宜小,疗程宜短。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