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顺产,非常健康,但是出生后第三天在医院做听力筛查,双耳均没过,也就是说,两只耳朵都听不见,医生说有可能是耳内有羊水堵住了,一个月后再复查,真的有太多后悔的事情了!前车之鉴,告诉孕妈妈如何保护胎宝宝的听力!
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这部分患儿不仅让自身、家庭遭受了病痛,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有效的予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从而指导有效的干预,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胎宝宝听到的声音,比外面降低20分贝
胎宝宝接受的噪音是通过母亲腹壁传播的,腹壁有反射作用,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外面的大吼大叫传到胎宝宝那时,如同在说悄悄话。
但如果孕妈咪长期处于强噪声中,妈妈腹壁的保护就很有限了。尤其对于低频的声音,几乎没有减弱功能,这时,就相当于胎宝宝的听觉系统直接同强噪声接触。

孕期避开影响宝宝听力的危险因素有:
风疹:母体如果被风疹病毒感染,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出现先天性风疹。
性病:如孕妇患了性病,如梅毒或淋病,都会传给胎儿。
流行性感冒: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
接触有害物质如苯、汽油、甲醛、放射线等。
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准妈咪怎样保护好宝宝的听力?
噪音形成的危害相对而言是潜在而且慢性的,容易被忽视,但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很难挽回。不过,准妈咪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只要提高警惕,防范未然,要保护好宝宝的听力并不难。
1、保证母体有全面和充足的营养。准妈妈孕期营养不良,可能会使胎宝宝的脑细胞发育受影响,听觉反应不灵敏。如果患了维生素B缺乏症,还可能引起进展缓慢的神经性耳聋。
2、尽量减少接触噪音,在怀孕期间应该远离超过标准(85分贝到90分贝)的噪声。
3、要有意识地避开歌舞厅、建筑工地等噪声强度大的场所。
4、使用的胎教音乐也要符合频率、音强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
5、加强孕前检查,预防遗传性耳聋;我国每年新出生约3万聋儿,发生率约1‰~3‰,遗传性耳聋占到50%左右,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好孕前或产前能进行耳聋基因携带者筛查。
6、孕早期预防感染性疾病,避免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孕早期,特别是胎儿生长的前12周,是听觉器官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保护听觉的关键期。
7、孕期安全用药,避免药物性耳聋;抗生素尽量少服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水杨酸制剂、奎宁、抗肿瘤药物等),保胎中药及接受某些医学检查(如同位素检查和腹部放射性辐射)等。
8、准妈咪自己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准妈咪怀孕期间,体内激素会有变化,你的情绪也会随着变化, 不定期会有不同孕期反应,比如呕吐,身体不舒服,心情经常会很差,有时不各不觉会发火,这时,肚子里面的宝宝也会受到影响,当你的心情不好的时候,肚子里的宝宝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这时宝宝的听力也会受到影响,你心情很差的时候,尽量控制下,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自己给自己心里安慰,你开心了,宝宝也会开心,这时宝宝会健康的成长,听力可能会更好的发育。
温馨提示
为了胎宝宝的健康成长,准妈妈和胎宝宝都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母婴身心健康。希望所有妈妈们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一下,生个可爱健康的宝宝!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