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嘈杂、喧闹的城市化生活中,高分贝的音量,持续的超、低声波正逐渐危害着每个人的听觉器官。新出台的《职业病认定》中也将听力损伤列入其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中的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听力损伤是认为造成的,也就意味着,只要懂得防护,做好防护,听力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听力呢?
1.远离噪音,噪音会损害内耳,加速老年性早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避免接触噪音,特别要避免接触鞭炮声、爆炸声和强烈的锣鼓声等;
2.尽早发现和治疗;
3.戒烟戒酒,不用耳毒性药物等等;
4.保持乐观情绪: 当人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易发生突聋。
5.调整饮食结构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6.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7.避免噪声的接触:耳朵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导致噪声性聋,因此应远离噪声。
8.经常按摩: 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9.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用力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还有可能伤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10.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预防保健:
1、预防和治疗影响听力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肾炎、肝硬化等。此外还要保持情绪稳定、心胸开阔。经常做一些听力自我保健按摩如鸣天鼓、弹耳廓等。针对老年人,建议定期做听力检查,一旦发现听力问题及早干预治疗。
2、不能滥用抗生素,有些药物对耳朵有害。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预防听力退化饮食注意
研究显示,若经常食用高脂肪食物,可能过早发生老年性耳聋。由于耳部微血管较小,长期摄取高脂肪饮食,可能使血脂提高,血脂沉积在血管壁,使微血管变细,还易阻塞微血管,导致供血不足。一旦微循环障碍,使听觉感受器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受阻,易出现突发性耳聋。
还有研究提到,听力减退还与是否补充足够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锌有关,这些物质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的上皮细胞供给养份。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有:胡萝卜、羽衣甘蓝和菠菜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贝类和奶製品等。另外,常接触噪音者,可补充含镁的食物,有助提高听力。如:穀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牛肉、猪肉、芝麻、香蕉、豆腐等。
听力退化除了先天、老化因素,后天可能因环境影响所致,包括如工人、车床工作、司机等。还有生活习惯不好,如长时间抽菸,造成自由基伤害身体。
预防听力退化,生活中应注意生活规律、饮食均衡,国外有一些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质可减少噪音对内耳的伤害,进而保护听力。
结语:保护听力要从各方面做起,除了避免使用上面所说的那些高音量产品之外,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保护听力。我们有时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加强锻炼并注意食疗,以保持良好的听力。这真的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耳塞对耳朵的损害有可能是无法恢复的,所以大家在欣赏音乐,学习外语的时候一定要爱护自己的双耳,科学适当的聆听才是最为有效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