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号称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然而很多人却不爱护自己的耳朵,不少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因为长时间听歌听力已经不太好了。现在的人有的不良习惯是越来越多,不停的使用电子产品,其实这些都是有损听力的。听力不是一下子不好的,而是慢慢的被伤害的,所以听力的减退我们并不易早发现,这也导致后来发现了但是也弥补不了了。为了能够有个好的听力,我们就应该正确的保护好听力,好好的爱自己的耳朵。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1 亿年轻人面临由不安全的用耳习惯导致的听力损失风险。
随着技术科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覆盖我们的生活,有资料显示2014年全世界就出售了超过10亿部。
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 12 - 35 岁少年和青年中:近半数人员用MP3 播放器和智能手机等个人音频设备收听时,开的音量大到了不安全的程度,而且听的时间过长。
另有约 40% 的人在夜总会、迪厅和酒吧接触到很可能具有破坏性的声级。
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 12 - 35 岁少年和青年中
平时怎么保护听力?
1、戴耳机要注意保护
晨练、学生、上班族长期地使用耳塞型耳机能导致噪声性听力下降。使用耳塞型耳机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据研究,戴耳机连续听1小时音乐,听力明显下降,连听2小时,真的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口即被耳机紧紧堵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而损伤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2、营造安静的听力环境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耳聋发生率达21%,儿童智力发育会降低20%。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不去少去嘈杂之地,特别是迪厅蹦迪、KTV飙歌,游艺厅打游戏、看高分贝立体声电影。
繁华区住房装修应防噪隔音。
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少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坚持耳常按摩,耳各部位及49个穴位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按摩耳廓,耳聋拉耳廓,以发发红为度,每日进行三次,颇为有益。
积极医治感冒,因为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听力不好怎么办?
1.远离噪音,噪音会损害内耳,加速老年性早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要避免接触噪音,特别要避免接触鞭炮声、爆炸声和强烈的锣鼓声等;
2.尽早发现和治疗;
3.戒烟戒酒,不用耳毒性药物等等;
4.保持乐观情绪: 当人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导致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易发生突聋。
5.调整饮食结构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6.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家族中有耳毒药物过敏史者应慎重用药。
7.早干预:由于长期不能顺利和别人沟通,不能通过听觉顺利获取信息,,言语能力严重萎缩,这时候社会活动基本终止,已经处于相当自闭的状态。但即使是这个时期,再进行听力干预也不晚,仍然可以让通过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回归主流社会。所以越早进行听力干预,后期效果就会越好;越早进行听力干预,父母辈晚年的生活质量就会越好。
8.经常按摩: 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此运动被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健智、聪耳明目的作用。
9.不要随便掏耳朵:外耳道皮肤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用力不当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还有可能伤及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10.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聋。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听力一旦受损,不会失而复得
不管时间的长短,只要接触巨大的声响都会有可能造成耳朵细胞的疲劳,从而导致暂时丧失听力或耳鸣(指耳内有声音感觉)。
一个人欣赏了音量巨大的音乐会,出来后会感觉听力「发闷」或耳鸣。随着感觉细胞的恢复,听力得到改善。
但如果音量特别大或者经常性接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造成对感觉细胞和其他结构的永久损害,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高频音(即高音调的声音)首先受到影响,人们对此可能不会立即察觉。但继续接触可导致听力逐渐丧失,最终影响对言语的理解,对个人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