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平均每8个孩子就有1个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经历(12.5%)。中国是人口大国,在校的中小学生就有近2亿人,还有2000万名幼儿园的小朋友,1/8意味着至少有2700万名儿童曾患有有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的经历。在美国,每年有500万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每年的处方抗生素用药费就超过1千万美元。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急性、慢性,超过8周者为慢性。呵呵,有点专业,简单的讲,就是鼓膜充血,中耳内形成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为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率,在给予有创治疗前患者应该严密观察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因及积液时间的长短。由急性中耳炎遗留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约75%~90%在3个月时可以自愈,鼓室压图由B转为A、C型。
约55%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在3个月时自愈,但是,约1/3的患儿可能加重。在起病时间不祥的2~4岁的患儿中,约25%的患儿自愈时间为3个月。婴儿和小小儿的自愈率更高。2岁以上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在3月以上患儿,在6~l2个月时其自愈者约为30%。
请家长注意!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幼儿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
(1)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婴儿则表现为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和睡眠易醒。

(2)婴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的转向声源。
(3)听力下降,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也应该观察孩子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
(4)学习成绩不稳定,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
(5)言语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有以上几种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前往医院或专业机构检查孩子的耳朵,如果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由于宝宝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以后,耳朵就处于病菌侵袭状态。这时候,家长就要采取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恶化。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主要要避免感冒的发生,不发生感冒,咽部、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的机会就减少了,咽鼓管的功能也会处于良好的状态。如果已经发生感冒,就应当及时诊断治疗。对于处于观察阶段的非高危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干预则百害而无一利,而观察等待对非高危患儿则无害处。需要告知家人患儿听力差,尤其是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制定改善患儿聆听和学习环境的措施和方案,定期复查,并进行气压耳镜和鼓室压图检查。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