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听力不好的老人常常抱怨的一句话。听得见,但听不清,有很多原因会造成这种结果,那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有些老人听力下降后为什么听得见却听不清?
人类听觉包括二个阶段:听见(察觉)、听清(理解)。听得见,是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而听得清是高级功能,包括听觉识别、听觉记忆、听觉理解等。只要有声音信号传到听中枢,我们就“听到了”;但要听清,还必须具备听觉分辨能力。因此如果听得清就一定是听到了,而听到了却不一定听得清楚。 内耳具有简单地声音信号分辨能力,内耳受损后,听觉分辨能力就会有所下降。但由于人的听觉分辨能力是有足够的余地,一段话识别70%就足以保证我们听懂,而不必苛求100%,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至于使患者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
听觉中枢则具备更复杂、更强大的声音信号分辨能力,听觉中枢受损,听觉识别能力会明显下降。当人进入嘈杂的环境中,由于言语信号本身变得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听起来也比较困难,听觉功能下降的患者更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机声音太小,我们也听不清。遗憾的是,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听觉中枢都有损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听力损失越重,辨别能力越差,只有听神经病变例外。因此,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都会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
此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退化,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减弱,和同样听力损失程度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识别能力更差,听不清、听不懂的现象就更为常见。助听器只能解决听得见的问题,少部分全数字高级助听器可以帮助一部分听得清的问题,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100%解决听得清问题的听力解决方案。
成人或老年人多是感应神经性和混合神经性听力损失造成中高频损失较多,言语分辨率下降,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出现听到但听不清的问题,长期下来大脑慢慢就会丢失很多言语记忆,即使在戴上助听器后也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并恢复部分听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建议有听觉障碍的人群及早选配助听器的原因了。早发现,早干预,对现有听力的保护和补偿效果是极其必要的。
那些因素决定了我们能否听清?
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由于声信号本身变的含混不清,正常听力的人也无法听清;信号声过小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比如,电视声音太小,我们正常听力者也同样听不清。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内耳具备声信号分析能力。内耳受到损伤后,听觉分析能力就会明显下降。但由于我们的听觉分辨能力有足够的余地,不必100%地听清楚也能保证我们听懂。因此,不太严重的内耳损伤还不至于使病人完全丧失听觉分辨能力。听中枢具备更重要的声音信号分析能力。听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