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因为过度熬夜,压力大引起的吗? - 听力常识 -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欧仕达助听器】

听力科学

听力常识
助听器知识
助听器保养
用户案例
      耳鸣是因为过度熬夜,压力大引起的吗? 2022-11-06
       现代的都市青年常熬夜、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而导致耳鸣的发生,若长期受耳鸣困扰,而不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还会给你的身体造成危害。



耳鸣是因为过度熬夜,压力大引起的吗?


       熬夜、压力大只能说是引发耳鸣的病因之一,如果患者反复出现耳鸣的症状,不排除与耳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建议积极去正规医院检查后听取医生意见。



       熬夜、压力大有可能会导致耳鸣的现象表现出来,因为过度熬夜会导致身体内的血液循环不良,这时大脑的供血量也会表现出不足的现象,因此会引发耳鸣的症状。在平时如果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会导致耳鸣的症状。在平时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的熬夜。




       长时间熬夜、压力大还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进一步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期间细菌、病毒以及真菌等病原体容易突破耳部的防御屏障侵入到耳道内引发炎症性病灶,炎症对于内耳神经以及鼓膜的刺激可引发耳鸣的症状。另外过多的炎性分泌物蓄积在耳道内时,会因为耳道内压力升高再次刺激鼓膜引发耳鸣的症状。耳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除了耳鸣的症状以外,还会伴随有耳道内疼痛堵胀、发热以及听力下降、头痛等临床表现。




       【耳鸣的原因】

       1、心理精神因素
       受到意外耳鸣事件突然强烈地刺激可促使耳鸣发生。情绪或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郁、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均可以加重耳鸣,而耳鸣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减轻或缓解耳鸣。

       2、饮食及烟酒

       食用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可引起或加重耳鸣;某些食物过敏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致耳鸣;减肥食品可使耳鸣症状加重,但也有少数可使耳鸣缓解;饮用浓茶、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均可加重耳鸣。此外,过度吸烟也会引起或加重耳鸣。



       3、体位
       部分患者卧位比立位时耳鸣加重,但有少数患者感到耳鸣减轻。临床中还可见到有的患者仅在头部向一侧运动、低头或身体做某种扭转时才出现耳鸣。这是导致耳鸣的原因中常见的。

       4、噪声
       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发生耳鸣者增多,接触噪声的时间增加,发生耳鸣率增加。噪声可加重原有的耳鸣,但也有使原耳鸣减轻或缓解的,或促发另一种耳鸣声与原有的耳鸣声混合。因而临床上可采用掩蔽声以治疗耳鸣,使患者听不到原有的耳鸣。

       5、其他

       眼球运动:少数患者在眼球运动或眨眼时出现耳鸣,后者可能为面神经与镫骨肌支同时兴奋所致。月经期的妇女可感耳鸣加重,妊娠期妇女中有小部分人自觉耳鸣加重。



       建议不要经常性熬夜,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了伤害,有时自己压力过大,会出现耳鸣,所以建议经常性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如耳鸣情况在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后还会出现,建议去医院及时治疗,防止耳鸣的情况严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


欧仕达官方微信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

注册X

找回密码X

获取验证码

确定

找回密码X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来源网络采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首 页 关于欧仕达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听力科学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欧仕达听力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闽)-非经营性-2020-0049 | 闽ICP备09036451号-3  |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103号
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登录X

注册新账户|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