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退化的人如果不及时使用助听器,与人交往的能力可能会逐渐下降,容易变得孤僻寡言、脾气暴躁。甚至有研究表明,老人发生老年痴呆,与听力下降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因此,在老人出现听力障碍时,家属应该及时带老人就医。对于需要佩戴老人助听器却又不配合的老人,家属切勿纵容,应该劝告老人谨遵医嘱,科学佩戴助听器。
什么情况下需要佩戴助听器?
听力损失程度在40-60分贝者佩戴助听器效果最佳,听力损失程度在60-90分贝效果较好,听力损失程度在90-110分贝效果欠佳,听力损失程度在110分贝以上者无效。
如出现以下情况,说明您的出现了听力损失,可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听力测试。
1、听力不集中:部分早期耳聋患者首先感觉到的是自己听觉注意力方面的变化。比如,时间稍长便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聆听对方的交谈上。经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打招呼。
2、说话声音变大:另有些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听到的声音不够大,因此经常将手拢在耳后,以增大接收的声音。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常常需要加大音量,使得家人感到震耳难忍。
3、耳鸣眩晕:耳鸣和眩晕往往是耳聋的信号。出现眩晕、耳鸣或耳鸣明显加重时应当考虑及时就诊,检查一下自己的听力状况。
4、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面对面交谈时,早期的耳聋患者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打电话时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而且,无论何时,他们自己说话的音量常会不自觉地加大。对于与他人之间的交谈,哪怕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经常难以听清楚对方说话的内容。
但在助听器选配的过程中,有些老年人存在下面这些误区:
误区1:我的听力还行,现在不需要佩戴对于疾病,我们都知道要早发现早治疗,助听器的选配也是一样的,越早选配,才能把听力维持到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听力较好的人选配助听器后的聆听效果相对来说也越好。
误区2:戴了助听器会有依赖性,听力下降更快助听器对听力不好的人就相当于眼镜对视力不好的人一样重要,它只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聆听,帮助我们把听力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相反,用进废退,不佩戴助听器,不经常刺激听觉系统,反而会导致听力下降得越来越快。
误区3:等听力下降了,又要重配太花钱在验配助听器的时候,专业的验配师会选择功率较大的助听器,考虑到听力可能会下降,预留一部分下调的空间。
误区4:亲戚有个闲置的助听器,我可以拿来戴每个人的听力都不一样,不符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只会带来困扰,而不会带来好的聆听效果。
误区5:双耳均有听力损失只戴一个助听器即可选择单耳佩戴助听器,不仅会影响聆听效果,还会导致听声音没有方向感,并且,这样会导致存在听觉剥夺,另外一只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耳朵的听力会比之前下降的更快。
聋儿和成年聋哑人群需要及时佩戴助听器。对于聋儿应当做到早期干预,即早诊断发现、早佩戴助听器和早进行聋儿听觉语言训练,可以使孩子比较理想的恢复听力和提高语言能力;对于成年聋哑人,首先要准确测试出患者的听力,确定是否还有残余听力,如果还有残余听力就要及时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进行验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听毛细胞的衰退、老化,大脑听中枢分析能力也在减退。但老人普遍不愿承认自己“耳朵背了”,多认为别人讲话声音轻或不清楚。这是由于老年聋总是以高频损失为主,对z、c、s等高频辅音(声母)听取困难,而对a、o、e等低频元音(韵母)听力还不错,故多表现为能听到人讲话,但常听不懂,要别人再说一遍。现代助听器已能给老年听障者提供满意的听力补偿。发达国家的老年聋人在30~40dB就开始佩戴小功率助听器,以提高生活质量,我国许多老人在50~70dB听力损失时,选配助听器康复还常犹豫不决。这里有经济能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认识问题。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老人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状况会逐渐改善。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