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听障儿童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有的好像一只小鹦鹉,别人说什么他只会重复地仿说,而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还有的孩子随班就读以后,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的语言,无法沟通,更跟不上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根本原因是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不足导致的。
怎样改善儿童助听器佩戴者的沟通能力?
影响听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改善自身因素的策略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内部动力,是成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我们要增强听障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自卑,用乐观积极心态来面对生活,大胆的走出家门与外界沟通交流。培养听障儿童自信心可采用以下措施: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信心,消除他们与健听人交往的心理障碍。要多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各项综合能力。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一个目标,引导孩子去完成,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2.提高语言能力。
想要培养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听障儿童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那么听、说话能力的训练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不可缺少的。
听话能力的训练是加强聋儿语言交往的基本训练。让他们多听一些课堂用语和生活用语来进行模仿学习,同时可以借助看话作为听话的补偿手段。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话训练;朗读训练;故事复述。利用一些对话、故事情景让聋儿在课堂上感受生活中的交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要对听障孩子做好语言、言语、听觉、沟通技巧等训练,在训练的同时进行大量的实践。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广泛爱好。
友好交往的前提是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从何而来?那就是有同样的兴趣。缺乏兴趣可能就会影响你失去某些交往的机会。所以每个聋儿都应该重视自己爱好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以更多人成为朋友,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
二、改善学校因素的策略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情境,激起听障儿童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对听障儿童来说用情境教学法能让他们体会到更多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也做不了的事情,是他们参与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方式。而他们要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就必须要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并且要以角色的角度表达出来,这就很好的激发了听障儿童开口说话的兴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情境教学要注重情感,老师要以爱心去征服聋儿,使之喜欢你,愿意和你学。教师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听障儿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舞台,使她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成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唤起人的兴趣,因此,新课初始,教学情境的设立一定要新颖,比如听障儿童的3-4分钟舌操,呼吸训练和发音基本训练,如果每节课训练内容都是一成不变的,听障儿童就会感到厌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每节课的训练都有所变化,使学生感兴趣。如呼吸训练,可让学生“吹泡泡”,你吹我吹大家吹,一会儿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泡泡吹出来了,泡泡在教室飞舞,非常好看和好玩。这样听障儿童在玩耍中愉快地,轻松地进行了呼吸训练。下一次呼吸训练时就改吹纸青蛙,闻花香,吹蜡烛等进行,这样孩子们就有一种新奇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愉快地进行了语言训练。
2.加强心理教育。
听障儿童的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运用亲切、灵活、恰当的语言,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儿童说出内心的苦闷,使其郁积的感情得到宣泄和疏导。疏导者要帮助听障儿童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重新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激发听障儿童与人交往的热情和欲望。
3.聋健合一。
学校应经常组织与同龄的健听学生联谊,可以组成对子互相帮助。和健听学生一起学习,游戏会让听障儿童消除心理压力以及自卑感,也给听障儿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但健听学生要有包容心,用积极的态度接纳听障儿童,杜绝歧视辱骂等现象的发生。
4.管理模式。
学校可以试着改变那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做到半开放式或开放式,让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采用走读的方式上学,家远的孩子则可选择寄宿。这样那些走读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人和事,并将信息传递给住宿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三、大力宣传,融入社会
听障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业后,最终是要走入社会的。特殊教育学校及相关政府机关应该大力宣传聋人文化,让社会来了解聋人,消除歧视。在特殊教育及语训机构也应多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让听障儿童做一些公益演出或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让听障儿童走上社会,与健听人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聋儿们慢慢适应社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交往热情,使之不再产生抵触胆怯的心理。大胆的与别人去交流,达到真正融入主流社会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刚佩戴儿童助听器的小儿, 听觉的积累和对声音的反应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千万不能因为没有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立即对助听器丧失信心。应坚持配戴至少一段时间以后方可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