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老年人的听力属于渐进的听力损失,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的感觉听不清别人说什么了,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这是由于某些频段丢失,长时间听不到这些频段的词语,就会造成言语的丢失,形成了“语音退化”,此时大脑识别言语的功能也在退化。听力损失时间越长,言语识别就越差。
为什么助听器需要适应?该如何适应才能效果好呢?
佩戴助听器,说明我们是有听力损失的,在这期间有很多的声音是听不到的,佩戴助听器后这些声音通过助听器放大能听到了,可能会感觉到声音有点多,显得有些吵,耳朵里塞进耳塞会有些异物感,不舒服。所以需要适应。如何适应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在安静环境下由短时间慢慢过度到长时间,从2小时逐渐递加到3小时,5小时,直到全天佩戴,睡觉时取下。再从安静环境到小区嘈杂环境,再去吵闹的地方逐步去适应。一定要坚持佩戴才能效果好。

首先,助听器不是真耳。
助听器是电子设备,和人耳的机制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能指望一戴上它就立刻达到正常人的状态。
其次,声音在被处理放大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
这是任何助听器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助听器使用者要积极地正视这个效果,主动使用助听器认识各种原先被忽视的环境声音,从而使助听器听到的声音逐渐被接受。
第三,听力损失意味着您会逐渐忘记声音听上去的感觉。
听损患者长期生活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大脑已经很久没处理过这么多声音信息了,一旦突然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很可能会觉得吵而厌烦,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此外,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不同,系统需要为个体差异做出调整。现代的助听器大多具有适应性,它能够自动记录下使用者的个体差异。随着适应时间的延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助听器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聆听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听力损失的言语可懂度呢?
1.助听器是补偿声音的,听懂声音还是要靠自己大脑的配合。
2.一旦发现有听力损失,尽快佩戴助听器,把丢失的频段尽快补上。
3.佩戴助听器后,声音不要放的过大或过小,这样反而听不清楚。要适中,要舒适。
4.佩戴助听器后,与别人聊天时,要求与你聊天人的语速慢点,给大脑有一个反应的过程。
5.最好让家人给你每天念20分钟的报纸,听完后进行叙述,直到叙述正确为止。或者自己读书读出声音来,每天读一段段,一定要坚持。
6.最重要的一点,一些有损失的人,因与别人沟通不畅,造成自闭,不爱说话。戴上助听器,要多与人沟通。
佩戴助听器会让您更容易交流,但您也必须集中注意力倾听。当您集中注意力时,会听得更加清楚。您还可以利用环境、面部表情、手势和对话中的暗示,让自己更好地参与交谈。保持积极的态度。改善沟通可以给您带来更好的生活。
对于助听器新用户,对助听器抱有合理的期望是成功使用助听器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听力师会根据您的听力情况、生活需求及助听器性能档次,管理您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这也是您向成功使用助听器迈出最为坚实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