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常听力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长时间的听不清du是怎样的一种zhi感受,但我们身边不乏有听力下降的人存在,所以我们应该都体验过与听力下降人士交流的过程其实不容易,一旦出现听力下降,对于言语的感知就非常有限了,在这其中,老年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事实上,出现了听力损失应该及早干预,如果放纵不管,不仅是“听不清、听不见”,还会给自身带来诸多健康危害。
听力不好配助听器可以吗?
一般从医学上来说,耳朵一旦出现听损了就建议选配助听器,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助听器不是随便就能配的,都是要科学验配的。当我们耳朵听力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旦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以及沟通交流的时候,那么就需要考虑配助听器了。
很多老年人对于听力下降的态度都是再等等,等到聆听实在很困难了再去干预,去选择助听器。其实,对于老年听力下降者来讲,早干预除了使听力尽可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不下降或延缓下降时间,更重要的是防止其言语分辨率的继续下降。听力下降不仅会造成生活的不便利,还会让人们更加孤独,给心理造成创伤,而且还会导致反应迟钝、智力衰退。殊不知,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一个特点,叫“用进废退”,意思就是一个器官或某种功能,越是经常使用或锻炼,其功能越好,如若经常不用或得不到锻炼,则其功能将衰退,听力也具有这个特点。
1.儿童:口齿不清,读写能力差
虽然,现在有条件的医院都会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但也会出现听力筛查没通过的家长,没有重视而耽误孩子配助听器,特别是对于听损较轻的患儿。
无论听损程度的轻重,对于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都应做到早发现、早佩戴、早进行语言训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接触世界,必须听到声音,感受周围的环境,才能健康学习成长。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错过语言发展期,导致讲话口齿不清或不会说话等问题,甚至产生读写能力、心理发育等多方面的连带影响。
2.青少年:抑郁情绪,学习成绩受影响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高峰期,如果发现听损不及早干预,对学习、社交都有严重的影响。比如,上课时老师面向黑板说话,听损学生就很容易错过这部分内容,而像英语这类语言科目,学习起来会变得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听损学生由于交流不便,在同龄人中也会显得格格不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出现自闭、抑郁、敏感的情绪,甚至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工作。所以,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一定要尽早选配助听器。
3.成年人:无法有效沟通,影响工作效率
成年人作为社会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人群,一旦出现听损还不及时干预,势必在沟通上造成障碍。同事、领导的谈话听不清楚,会议内容听得断断续续,客户沟通不顺畅……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造成工作效率和业绩的下降,也就基本告别升职加薪了。
而长期的听力下降,也可能会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容易产生脾气暴躁、精神不集中、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工作,也让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受到困扰,影响家庭和睦。
4.老年人:听力快速下降,连锁问题频出
老年人可以说是最不把听损当回事儿的人群,要么觉得“听不见就听不见吧,耳根清净”,要么就是“讲大声点,我也能听见的”,这些侥幸想法是不明智的。
佩戴助听器是听力康复的第一步,佩戴助听器听到声音的初期也许会感到不习惯,不自然。据调查,要使人的大脑重新适应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一般要花几周的时间,需要耐心且多加练习。(诸如四周康复计划等,我们在以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多次,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大多数听觉受损的人都需要学习从使用助听器中获得益处及乐趣,至于需要多久,则因人而异,同时亦要视很多因素而定,例如:年龄、身体状况、听觉受损的程度及时间。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恢复听觉的决心。学习恢复听觉跟学习一项新的运动差不多,都是需要耐心及练习,同时更要对恢复听力程度有合理的期望。换言之,不要期望在开启助听器后,便能恢复百分之百的听力,你需要给自己一点点的时间来重建你的听觉记忆,同时也要习惯佩戴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