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的老化,鼓膜的一套系统会出现老化,内耳里的听觉神经也可能出现退化或者变性,个体的听力下降是自然的现象,这可以成为听力下降的内部原因。你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有的人五六十岁就出现听力下降,有的人八九十岁,依然耳聪目明呢。
有人五六十岁就听力下降,有人八九十岁,依然耳聪目明?
实际上在很多老年人中间,多伴随耳部疾病和全身慢性疾病,因此年龄因素和其他影响听力的因素常常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听力。例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噪声、耳毒性药物使用等;甚至耵聍栓塞也会影响听力。因此,如果老年朋友抱定“老了就该听不见”的错误想法,就会忽略掉那些同样可以影响听力的因素,延误治疗的时机,进而使听力进一步恶化。
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总结出几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诱发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出现听力下降的几率就越高;
2、患有老年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
3、遗传,家族史上有此症状的人出现听力下降的风险更大;
4、环境,曾经长期接触噪声的人更容易在年老时出现听力下降;
5、饮食营养,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听力下降;
6、精神压力,精神压力过大的人更容易听力下降,甚至出现突发性听力损失。
所以,老年人并非一定会有听力下降,即便有年龄因素,其听不见的情况往往也是可以干预的。通过控制基础病用药,使用人工听觉装置,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就医定期随访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将“听不见”变成“听得见”;将“听不清”变成“听得清”。我们的目的是要延缓听力下降趋势,改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老年性聋的发病年龄却因人而异。生活中依旧有不少百岁老人依然耳聪目明,那么该如何预防或推迟老年性聋发生呢?
1、保证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避免噪声刺激、戴耳机,看电视时放低音量。
2、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慎用耳毒性药物。
3、控制动物脂肪和内脏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有助于清除致病自由基;
4、戒除烟酒,发现听力减退时,尽早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