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依据听力损失者的个体情况,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进行接收、放大、压缩等处理后,为提高和改善听力损失者听觉功能的一种专用的电子装置。是最常见和非常重要的听力损失补偿设备。
助听器是什么结构的东西?原理是什么?
助听器是先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加以放大后,再转换为声信号,从而将声音放大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实现换能器功能的是麦克风和受话器。
任何助听器都包括6个基本结构:
1、话筒(传声器或麦克风)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耳机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开关。
6、电源供放大器用的干电池。
7、 外壳,保护助听器内部结构部件。
除前述主体结构外,许多助听器还配备了其他装置,如电感、无线传输装置、FM接口、电源开关、程序转换钮、音量调节钮、遥控器等。由于智能化和无线技术的应用,一些功能装置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如FM接口、电源开关、程序转换钮、音量调节钮等,现已有智能终端设备可直接与助听器对接,实现对助听器的调节。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原理是一样的。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声电转换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情况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针对性地放大,做到小声放大,大声不吵。在声音处理的过程中,助听器利用智能降噪技术,双耳融合,双麦克风等新技术改善听力状况,尤其是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清晰度。
随着助听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助听器上得到应用之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复杂的功能性障碍得以有效改善,数字助听器成了现代助听器的代表。
数字助听器可以实现动态压缩与放大、智能降噪、数字反馈抑制、方向性功能、开放耳技术、智能转换、无线编程、原位测听、应用数据记录、智能增益调整、动态数据分析、无线聆听、与智能无线终端设备互联等功能。数字助听器可以按照听力损失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听觉功能障碍、听力曲线特征进行对症处理,力求达到可懂度和舒适度的平衡。结合其他领域的现代技术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助听器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助听器不像血压计、血糖仪等普通医疗器械,根据型号喜好和功能就能随意购买。助听器是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聆听需求进行专业验配的,没有任何一款助听器能适用于所有耳朵。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