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听力下降最大的误解是:他们以为助听器可以弥补自身听力的不足,就像近视患者戴上眼镜一样。然而,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健康的耳朵。
戴上助听器觉得不是自己听的声音是正常吗?
# 戴上助听器以后,即使还没有打开开关,也有些人会感到自己说话会有回声,嗡嗡的就像在木桶中说话一样。这是由于耳模将外耳道封闭后,自己说话的声音经中耳和颅骨传导,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外耳道是开放的,这种振动能量被释放出去而不被察觉。当外耳道被耳模封闭后,这部分能量就被留到耳道里,从而产生上述现象。正常人如果塞住耳道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堵耳效应”。这个是很正常的,只要是适应了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 一种情况是因助听器的工作原理限制,声音经处理后它会有一定的声音失真,如果选择的助听器档次和性能好的话,它的失真会非常小,听着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有种情况是堵耳效应,毕竟戴了助听器会改变我们的耳道的声学环境,因此戴上后会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有变化,听力师会给调整到一个舒适的程度,把这种效应降到最低。
# 自身耳疾会影响听的声音,除了助听器自身的失真度,还有一种不自然的情况是声音变调。这种情况常见于那些耳蜗、听神经等部位病变引起听力下降的人士,弱听人士本人感到自己讲话的声音变了,听音乐、听戏好像有些走调。这是因为负责分辨声音的内毛细胞损伤后,在分辨声音特性上出现误差,导致变调。
刚戴上助听器,要有一段适应期,适应一段时间后,如果还是这样,建议回店调试。
从不自然到自然,从声音杂乱到从容地交流,这是每一个听损人士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患者本人、家属、听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次佩戴助听器,要有正确的期望值。佩戴后对声音仍不是很敏感;有时会觉得听到了却听不清楚,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从“听到声音”开始,慢慢的过渡到“辨别声音”,再到“听清谈话”,这些过程都有一个适应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