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儿童、中青年还是老人,当听力达到不可恢复的损伤时,如果没有不适应症,医生一般都会建议佩戴助听器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在市面上被使用最多的助听器有3种: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助听器。
RIC助听器与传统耳背机相比有什么优点?
在欧美市场,RIC式助听器已被广泛普及,成为近年来销售增长速度飞快的助听器品类之一。RIC作为耳背式助听器的家族中的一员,既为佩戴定制式耳内机感到堵耳的用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又让耳背式助听器变得更加轻巧隐蔽。
欧美的验配师偏爱RIC,还因为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听损程度,选择不同功率的受话器。与定制式耳内机的验配不同,RIC的验配不需要因为采集耳印定制而等待,可以做到Fit-to-Go(即配即戴),让用户在现场直接体验佩戴效果。
耳内受话器选配保存了部分耳道共振效应,提高高频增益是开放式验配的理想结果。耳道残余共振响应通常在2000-3000Hz之间----言语理解重要的频率范围。在该区域内,RIC只需要较少的增益就能到达理想的耳道声压级,这在背景噪音存在的情况下言语清晰度明显改善。
减少堵耳效应,佩戴更舒适除了提高高频放大之外,耳内受话器技术的另一大优势是减少堵耳效应。堵耳效应是指耳道内低频声压级的异常增强,通常描述为自己的声音“闷,回音,不舒服”,甚至导致头晕,眩晕,令患者十分烦恼,有些人因此放弃佩戴助听器。
平滑的频率响应,音质更自然音质与频率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耳内受话器的联结系统能使平滑响应得到最优化,并扩展其高频放大响应。下图为使用耳内受话器的助听器在KEMAR的耳朵上测试到频率响应。可以看到频率响应曲线非常平滑,且高频增益扩展至8000Hz,音质更自然清晰。
总结:由于将受话器从机身提出,所以比传统的耳背机体型更加小巧,适合于听力损失较重,但是又不愿让人一眼看出佩戴助听器的患者。同时能有效解决堵耳效应,声反馈和失真。对比传统耳背机,还更加需要注意耳垢的影响,需要定期保养。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