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戴带助听器的听障患者中,总是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的听力损失并不是很重,但在配戴助听器初期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能听到别人讲话,但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这样的情况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有所改善。
如何解决患者戴助听器听得到,听不清楚的问题?
助听器是一个辅助的工具,不可能取代人本身的器官功能。犹如人装了假牙,戴了眼镜一样,只能帮助人们改善一些,而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原有的功能,助听器也是这样,能帮助听损患者聆听的更加清楚,与人交流更加方便,另外因为言语识别率的下降也会影响清晰度,因而助听器永远达不到好耳朵的水平。
听不清楚的原因一:听力测试结果是否准确
在选配助听器前,每个人都要先进行听力测试;听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助听器的数据增益,从而让助听效果有好有坏;当听力结果准确时,助听效果有保证。
普通的大小孩,成人与老人,常规要进行主观听力测试:纯音测听;这项测试过程需要被测试者与听力师高度配合,才能得到准确的听力数据;
小小孩或特殊的人群,常规进行客观的听力测试:ABR,ASSR等;客观的听力数据只是一种参考,最终要与主观的行为测听等相互验证其准确性。
万一:听力测试结果不够准确
如果听力测试结果不准确,戴上助听器后无论怎么调试,仍会听不清楚。解决方法:重新测听!这就要求被测试者在客观测试中更放松或睡沉一点;在主观测试中与听力师配合好;听力师在测试过程中防止假阳性假阴性或伪聋的出现,必要时再次解释配合的方法与重要性。
听不清楚的原因二:助听器的性能是否适用于常用环境
大品牌助听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最高的助听器,价格是最贵的,其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
实际上助听器的价格有高有低,所拥有的功能随价格增加而越齐全,适用的环境越复杂;反之,价格便宜的助听器高端功能没有或比较少,适用的环境相对简单。
万一:助听器不适用于常用环境
如果常用的环境比较复杂,而只选配低端的便宜助听器,听不清楚是正常的。解决方法:重新验配性能适用于比较复杂环境的助听器,价格贵一点也是物有所值。
听不清楚的原因三:听力损失的类型
不同的听力损失类型,对助听器的要求不一样,助听效果也有所区别。
常见的三种听力损失类型:如传导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是好的,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不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不好,对助听器性能要求高;混合性听力损失,助听效果与对助听器性能,处于前二者之间。
不常见的听力损失类型,如中枢性聋,即使是最高端的助听器,助听效果非常差。
万一:听力损失类型没有确诊
各种听力测试与耳科检查,才能确诊听力损失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从而对症处理。万一听损类型没确诊,解决方法:换一家机构,重新检测。
听不清楚的原因四:适应期是否正常通过
第一次佩戴助听器的人,需要有一到三个月的适应期;适应期的长短与使用者的听力损失长短有关,听力损失年限长的人,适应期更长;
适应期使用的环境与时间,有规律可循:从安静的地方慢慢过度到吵杂环境;佩戴的时间从每天短时间使用慢慢过度到长时间使用。
万一:没有按适应期要求做呢?
如果多年听力损失后才选配助听器,却在第二天就戴着它们去复杂的环境,除了觉得吵,还听不清,是正常的。解决方法:认真遵守适应期的规则,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有问题及时向听力师反馈,解决。
不戴助听器时听到的是环境中的大声,小声因为听不见都被耳朵“过滤”掉了,所以感觉听得很“清楚”;而戴上助听器之后,之前听不到的一些微小的声音由于助听器的放大作用,也可以听得到了,这样反而感到非常的“吵杂”。助听器毕竟是电子产品,它通一系列信号的变换传输是会有一定的失真的,与我们真耳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还是有所不同的。但只要坚持配戴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家就会发现戴上助听器后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了。您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它的存在,就像老人需要拐杖,弱视者需要眼镜一样,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了助听器的存在,您的生活会变的多姿多彩起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