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干预(佩戴助听器或电子耳蜗)和早康复对于听力障碍的儿童都至关重要。能够及时做到“三早”可以更好的克服和减轻听障带来的不良后果,干预越晚,困难越大,花费也越多。1岁至3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育最关键的时候,也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更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为了让孩子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应该特别注意幼儿期的听障康复。适合每个聋儿的个体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对聋儿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重点解决聋儿听力、语言、发音、认知、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听障儿童语训内容:
(1)结台日常生活情境训练如:穿衣服,吃饭,洗手,打扫卫生等。
(2)结合游戏训练如:练习听声放物,拍拍跳,听声寻物,模仿动物叫等。
(3)语训技巧练习如:吹气球,做舌操等。
(4)其他训练如:好的行为习惯,有礼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
家长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孩子及早开始训练和入学后继续训练。家庭康复是机构康复的有益补充,能起到巩固机构成绩,迁移学习经验的作用。对1-3岁的听障儿童,我们在教孩子语言学习的同时也是对孩子德,智,体,美启蒙的开始,孩子在完善有爱的家庭中将有助于孩子全身心的发展。

虽然孩子有听力障碍,但他们和健听孩子一样需要家长给予身体、心理及基本生活知识、行为习惯、情感品质等方面基本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您需要: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让孩子觉得安全并乐于探索,物品整洁,气氛和睦。
2.教会孩子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
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抓住一切时机教给孩子各种生活常识以及自然知识,再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去实践:自己穿衣、吃饭、洗漱、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务、与小朋友一起玩等。
3.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正常的生活规律、良好的卫生习惯、丰富适度的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您还要利用环境和生活场景4,磨练孩子的意志。
4.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不足及注意事项:
1、不足:家长缺少专业的语训方法、没有明确的语训目标、很容易对小儿溺爱造成时间浪费。
2、注意事项:
(1)要注意孩子的听力情况。
(2)要注意严格按照要求康复计划坚持实施。
(3)不能忽视孩子基础教育。
(4)不要盲目的追求句子,要把正音放在首位。
(5)家长应该与语训机构以及听力中心保持联系,获得康复和听力学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提高康复的成功率。
(6)家长要及时地巩固孩子的康复成绩,了解孩子的康复水平。

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阔眼界,积累知识。让孩子尽情游戏玩耍,从中发展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的兴趣。
家庭康复教育的特殊内容
由于孩子有听力障碍,家长除了做好一切的家庭教育外,还要努力学习听障儿童康复知识,了解听力、语言、言语与认知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学习如何在家中利用自然声音和各种家庭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听”和“说”。
据了解,目前,听障儿童主要有3种康复形式:机构康复: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专业人员直接对患儿进行康复,同时对家长给予一定指导。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可通过家长培训、亲子同训、预约个别化训练等形式接受康复机构的指导。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家长在家进行康复强化,同时,可定期接受康复机构指导。
温馨提醒: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教学和训练。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家长付出时间、辛艰和耐心,还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懂得一些语音学、语言学的知识,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和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