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度到重度之间的耳聋者来说,助听器虽无法让您的听力恢复正常,但可以显著改善听的效果。在过去的长时间里,你听不到声音,如鸟叫声、门铃声、风声及水流声,这些声音在佩戴助听器后都可能再被聆听到。助听器经常能改善用户的社交、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安宁感。
老人有听力问题在40DB左右就要选配助听器了。有研究显示,老年性听损的言语识别能力差可能与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早期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言语识别功能。助听器是根据的你的听力选配的,所以不能随便哪一个就用哦。人类的的听觉都是靠双耳去听的。双耳才符合听觉习惯。声音才有方向感和立体感。
戴助听器后,听力是不是就不会下降了?
听损者如果能科学的验配助听器,就不会加重听力损失。
比如很多老年人,由于年龄越来越大,感觉自己听力一年不如一年,这和助听器没关系,属于人体机能的问题。同理,戴眼镜其实也是一样,近视眼科学验配眼镜后,只要保持用眼卫生和劳逸结合,视力就不会继续下降(除了因年龄增长而衰老的因素),反而是近视眼不戴眼镜,长时间眯着眼睛看东西,才让眼睛的负担加大,视力每况愈下。
合适的助听器,是不会让听力变差的,反而会有效地让听力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保持甚至提升现有的言语能力。
很多人戴上助听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助听器不戴时,听力反不如从前了,因此担心助听器会越戴越聋。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因为大脑已经适应了佩戴助听器后的声音感觉,突然拿下助听器,一下子难以适应,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戴助听器,会恢复原来的感觉;就像眼睛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相对暗的区域,会看不清楚,过一会以后,才会慢慢适应,能够看清楚。此时复查听力,一般听力并没有下降,有些人反而因为助听器的声音刺激,部分频率的听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佩戴助听器就像佩戴眼睛一样,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助听器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将对提高听力下降人群的听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助听器需科学验配
听觉器官老化属于自然规律,目前尚无逆转此过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没有任何预防和康复的办法。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老年性听力障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科学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专业化听力言语训练、听觉辅助用品的应用等都不失为有效解决听力障碍的方法。
对大多数耳聋患者来讲,迄今为止最现实的方法是验配助听器,而且越及时越好。验配并戴用适宜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改善听觉状况、克服语言交流及心理障碍,更可以避免听觉分辨能力进一步的下降,是解决听力障碍问题最经济、最现实、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助听器可以将声音信号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使用者感受到声音。助听器还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听力损失情况有选择地放大不同频率的声音(比如:对高频听力损失重的患者,高频多放大;对低频听力损失重的患者,则更多地放大低频),努力保证使用者既能听到又尽量听清。一些助听器在放大弱小声音的同时,还可以按需要限制较大的声音输出。
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积极采用治疗及康复手段,不要认为“人老耳背、人老眼花”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必去治疗、康复。对老年人的神经心理项目测试表明:具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组,其调控信念差、心理感受状态不良、有抑郁倾向。这说明听力障碍并非那么“自然”,它同时会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其参与社会的能动性,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