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们有强迫症,隔三差五就要掏个耳朵,就连孩子也不放过,看到耳屎就要动手弄一弄!殊不知,你觉得这样是爱干净,却对孩子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耳屎,你们说挖就挖吗?
许多宝妈都有个习惯,就是经常检查宝宝的小耳朵里是否干净,绝对不容许耳屎有立足之地,还得动用耳勺、棉签去清除它们。但是,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外耳道大多呈扁平缝隙状,耳内皮肤很娇嫩,加上宝宝好动,经常挖耳屎以及不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可能对耳朵带来更大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只要小孩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耳屎不必人工清除。而且耳屎有它一定的作用的,一方面是用来保护耳膜。其实耳膜是非常薄的,宝宝的耳膜就更不用说了,覆盖其外的耳屎就变成了天然的“保护膜”,可以帮助阻隔强烈的声音冲击。并且,宝宝的耳屎和细毛还能吸附空气中进入耳道的微生物和灰尘,是耳膜避免细菌的 感染 。还有一点,大家都会有小飞虫骚扰耳朵眼的经历,耳屎味苦,且属油性,因此耳屎能抵挡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朵!让虫子往耳屎生畏。因此,耳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宝,对宝宝的 听觉 器官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妈妈们不用苦恼于宝宝的耳屎。

如果耳屎分泌过多,凝结成硬块,就会造成外耳道阻塞。此时一旦耳朵进水,耳屎栓塞会自然膨胀,刺激耳道皮肤,也容易导致外耳道炎症,那就应该彻底清理宝宝的耳屎了。不过因为宝宝耳道狭小,肌肤细嫩,如果使用大人的清理方式,很容易给宝宝的耳道及耳膜造成伤害。
耳屎其实可以自行掉落
耵聍,俗称耳垢、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物。正常情况下,耵聍是可以通过咀嚼、张口等运动自行排出,并且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不建议家长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危害大:
危害一: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除了让孩子少了耳屎对耳朵的有效保护,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危害二:容易刺伤孩子鼓膜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肯定有家长会疑惑,那孩子耳朵都塞满了!还不挖吗?
新生宝宝的耵聍腺分泌比较旺盛,且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驰,咀嚼东西时关节的力量也不够,平时耳屎则不容易排出来,经常在外耳道形成颜色较深,黄褐色,很粘稠的油状物,俗称为“油耳屎”,这是正常现象。妈妈可以用棉签沾水在宝宝的外耳道轻轻擦拭,取出耳屎。
如果耳屎分泌过多,凝结成硬块,就会造成外耳道阻塞。此时一旦耳朵进水,耳屎栓塞会自然膨胀,刺激耳道皮肤,也容易导致外耳道炎症,那就应该彻底清理宝宝的耳屎了。不过因为宝宝耳道狭小,肌肤细嫩,如果使用大人的清理方式,很容易给宝宝的耳道及耳膜造成伤害。同时,多数宝宝也并不接受别人在其耳朵做过多的动作,会乱扭动头部,或干脆不配合甚至哭闹,这也会让妈妈误伤宝宝耳膜。因此,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请五官科医生帮助处理,切勿在家强行给宝宝挖耳屎。
小贴士:
孩子偶尔觉得耳朵瘙痒是很正常的,不需要经常到医院掏耳朵。如果孩子觉得耳内闷气、堵胀,并伴有疼痛,有可能就是发炎了,尤其是夏天,孩子喜欢游泳玩水,一旦耳朵进水就很容易发炎。此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来院就医,不要让孩子擅自拿着棉签、小木棒等伸进耳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